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方面体现于重大科学技术在特定领域或关键环节所产生的突破性变革;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科学技术被民众普遍接受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其中,科普至关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生产力。相对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上天然具有滞后性,所以科普就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进行高度组织化开展。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普及的新要求和国家层面的战略应对。
作为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
多措并举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
为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市场化运行的大科普工作格局,《意见》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持续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调。《意见》强调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同时,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切实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央地与部门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体系。
二是不断强化关键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见》对科普工作的六类关键部门作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科普规划和督促检查;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强化科普工作职能,提供科普决策咨询服务;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企业要履行科普责任,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增加科普内容。新兴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审核。
三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民的积极性。《意见》要求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表率。《意见》还号召公民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把提升科学素质、掌握和运用科技知识作为终身学习重要内容,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研与科普协同发展要求将科学普及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真正实现“两翼”均衡。《意见》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化“两翼理论”的认识,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推动形成新时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在科普发展导向上强化战略使命。强调新时代科普工作要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强调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公众开放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加强与科普工作衔接和系统部署;积极利用科普方式,宣传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发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聚焦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运用科普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鼓励在科普中率先应用新技术,营造新技术应用良好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搭建科技成果科普宣介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针对科普场馆覆盖不足的问题,提出要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普馆服务能力。
针对科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出要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科普作品创作、提升科普活动效益、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加强交流合作等举措。
针对新兴产业和科研科技科普不足的问题,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向公众普及科学的新发现、技术的新成果,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针对应急科普不足的问题,强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领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引导、公共应急、监督考评。要建立应急科普机制,统筹日常和应急科普工作,加强行业领域的科普公共应急工作。
做好科普工作的地方实践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如何做好科普工作?云南、河南、湖南、上海等省市纷纷交出了地方答卷……
10月末发布的《云南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2%;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25%。《实施意见》提出,学校要推动科普与教育深度融合,加强精品科普课程、作品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加强科学教育,组织和支持师生开展科普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科普与科研结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主动开展科普工作;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并向社会提供科普服务;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承担科普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注重提升科普能力,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
河南省结合实际,把加强科学普及摆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位置,印发《河南省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普十条”)。“科普十条”分别从组织领导、目标管理、关键群体、科普队伍、科普阵地、传播渠道、供给效能、应急科普、惠民科普、经费投入十个方面,明确了支持、引导、鼓励的政策措施,为做强科学普及之翼、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支撑。
由湖南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共同编制的《湖南省“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正式公布。规划特别提出要完善科普产业与科普事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制定科普产业扶持计划,完善科普项目资助制度,落实科普读物、科普书籍、科普音像制品的创作发行优惠政策和认定制度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科普游戏、玩具、动漫等科普内容产品以及科普旅游、艺术表演、会展服务、平台开发等科普服务产品,推动科普产业和科普产品高质量发展,形成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格局。